华严经原文网

大方广佛华严经白话文讲解(第四十二卷)

发布时间:2019-03-15 16:11:14作者:华严经原文网


“从一微尘入定,从无数世界的微尘起定;从无数世界的微尘人定,从一微尘起定;从声闻入定,从独觉起定;从独觉入定,从声闻起定;从自己的身体入定,从佛陀的身体起定;从佛陀的身体入定,从自己的身体起定;从一念入定,从亿个时劫起定;从亿个时劫入定,从一念起定;从共同的念中入定,从分别的时间中起定;从分别的时间中入定,从共同的念中起定;从过去的时际人定,从未来的时际起定;从未来的时际入定,从过去的时际起定;从过去的时际入定,从现在的时际起定;从现在的时际入定,从过去的时际起定;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入定,从刹那起定;从刹那入定,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起定;从真如的境地入定,从言说起定;从言说入定,从真如的境地起定。

“佛子啊!譬如有人被鬼附身,全身颤动,自己根本没法安静下来。这是因为鬼魅附在他身上,虽然人看不见鬼,但鬼却能使他的身体颤动不已。鬼身不会因为与他的身体不同就无法对他的身体作用。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三昧时也是如此,能从自身入定而从他身起定,或是从他身入定而从自身起定。肉身虽然不同,但却能够自在的出入不定。

“佛子啊!又譬如有些死尸会因为符咒的力量而自行动作行走,随着符咒的力量做事,并且完成这些事情。死尸虽然不是符咒,但二者一旦和合就能完成某些事情3菩萨摩诃萨安住在三昧的时候也是如此,能从相同的境界入定而从不同的境界起定。或从不同的境界入定,而从相同的境界起定。

“佛子啊!就譬如得证了自在心的比丘,能以一身化作多身,或是以多身化作一身。他并非是一身消失,再生出多身:也不是多身消失,再生出一身。菩萨摩诃萨安住在三昧时也是如此,能够从一身人定,从多身起定:也能够从多身入定,再从一身起定。

“佛子啊!就譬如大地只有一种但是生出的苗稼气味却不尽相同。大地虽然没有差别,但是却会产生不同的味道。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三昧的时候也是如此,虽然没有任何分别,但是却能从一种境界入定而从多种境界起定。或是从多种境界入定,从一种境界起定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三昧时,证得了十种称赞的法,并且因为这十种称赞的法而为大众赞叹。是哪十种称赞的法呢?一,因为他已证人真如,所以人们称他为“如来”;二,因为他已经觉悟一切的法,所以人们称他为“佛陀”;三,因为世人莫不称赞他,所以人们都称他为“法师”;四,因为他已了知一切法,所以人们称他为“一切智”;五,因为他已是所有世人的归依,所以人们都称他为“所依处”;六,因为他了知通达一切法的方便,所以人们称他为“导师”;七,因为他能引领众生证人诸佛一切种智的萨婆若道,所以又称为“大导师”;八,因为他能作为一切世间明灯,所以又名为“光明”;九,因为他心志圆满,成就义利,所做的事情莫不成办,因此能安住在无碍的智慧,分别了知一切诸法,所以又名为“十力自在”;十,因为他通达一切法轮,所以又称为“一切见者”,就是这十种称赞法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三昧时,又证得十种光明照耀。是哪十种光明呢?一,得证诸佛的光明,因为他已等同诸佛;二,得证一切世界的光明,因为他能够普遍庄严清净一切世界;三,得证一切众生的光明,因为他能前往调伏所有的众生;四,得证无所畏惧的光明,因为他能以整个法界为道场演说佛法;五,得证无差别光明,因为他了知一切法实无种种自性;六,得证方便的光明,因为他已证人远离五欲境界的一切法门;七,得证真实的光明,因为他能平等看待一切远离五欲境界的法门;八,得证遍及一切世间神通变化的光明,因为他不断地受诸佛加持;九,得证善巧思惟的光明,因为他已到达和等同诸佛的自在彼岸;十,得证一切法真如境界的光明,因为他能于一个毛孔中善巧演说所有的法门。就是这十种光明照耀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三昧时,又得证了十种无所造作。是哪十种无所造作呢?一,他的身业是无所造作的;二,他的语业是无所造作的;三,他的意业是无所造作的;四,他的神通是无所造作的;五,他了知诸法皆无自性而无所造作;六,他了知各种业力是不会败坏的而无所造作;七,他了知无差异分别的智慧而无所造作;八,他了知由无生所起的智慧是无所造作的;九,他了知法的消失灭绝是无所造作的;十,他能随顺于文句而不坏于法是无所造作的。就是这十种无所造作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即使安住在这个三昧的无量境界时,仍有种种差别:从一人定而从多起定,从多入定而从一起定;从相同入定而从相异起定,从相异入定而从相同起定;从细人定而从粗起定,从粗入定而从细起定;从大入定而从小起定,从小入定而从大起定;顺向入定而相逆起定,从逆向入定而从相顺起定;从无身人定而从有身起定,从有身入定而从无身起定;从无相入定而从有相起定,从有相人定而从无相起定;从起定证入而从入定起定。这些都是这个三昧的自在境界。


首页1234567尾页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严经全文

  • 华严经注释

  • 华严经念诵

版权所有:华严经原文网